[1] |
顾永奇, 郑元阳, 袁 忠, 王 琳, 邓 磊, 李志虎, ITER TAC项目联合体团队. ITER PF6大型超导磁体线圈吊装精密准直测量关键技术[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5, 45(1): 19-26. |
[2] |
齐国栋, 姚达毛, 仲崇峰. 类ITER多功能机械臂关节三电机控制系统设计[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5, 45(1): 39-44. |
[3] |
杨先科, 殷 磊, 姚达毛. EAST 装置高场侧 NBI 束透区第一壁的设计和分析[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4, 44(4): 450-455. |
[4] |
夏文颖, 杨 雷, 胡纯栋, 郭 斌, 朱黎黎, 李炜葆 . CRAFT NNBI 束源高温冷却水系统设计与分析[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4, 44(3): 297-303. |
[5] |
杨宇翔, 王紫荆, 雷明准 . 氦冷固态包层第一壁内插扭带强化换热研究[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4, 44(3): 312-317. |
[6] |
高 远, 杨州军, 张智超, 罗 蔷, 金子阳, 高 丽, 潘 垣. 基于射线追踪的微波成像诊断极向位置修正[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4, 44(2): 170-176. |
[7] |
於子辰, 陈玉庆, 许永建, 陈丽萍, 刘晓雪, 吴征威, 毛文哲 . 基于二次电子发射的中性束剖面诊断系统设计 [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3, 43(4): 457-461. |
[8] |
王开松, 窦成龙, 杜双松, 徐微微, 奚维斌 . EAST 八对电流引线罐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3, 43(2): 140-144. |
[9] |
江 涛, 王全明, 何开辉, 吴姝琴 . 三维协同设计在 ITER 项目中的工程应用[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3, 43(1): 6-11. |
[10] |
梁瀚予, 盛 杰. 基于遗传算法的紧凑型高温超导托卡马克磁体优化[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s1): 120-124. |
[11] |
李云峰, 蔡立君, 卢 勇, 张 龙. HL-2M 偏滤器超汽化结构冷却性能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4): 410-417. |
[12] |
高金明, 卢 杰, 邓 玮, 董云波, 刘 仪. HL-2M装置光电探测器冷却结构部件的热应力分析和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3): 290-294. |
[13] |
赵自强, 栗再新, 曹启祥. CFETR氦冷包层放射性废物包装容器的屏蔽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175-181. |
[14] |
张 彪, 郑金星, 王 琳, 陆 坤, 卫 靖. ITER校正场磁体超导接头的设计与测试[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206-206. |
[15] |
尹中会, 马 强, 郑金星, 王 琳, 陆 坤, 卫 靖. ITER底部校正场线圈氦管的设计及压降实验[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21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