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 卓, 孙爱萍, 王元震, 李正吉 . HL-3 装置电子回旋电流驱动的优化计算 [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3, 43(4): 444-449. |
[2] |
姜欣辰, 郑平卫, 龚学余, 邓 盛, 李春艳, 石梅玲, 姚少林 . 托卡马克混合运行模式下电子回旋波杂散辐射数值模拟[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3, 43(3): 332-339. |
[3] |
卢 波, 王洁琼, 陈娅莉, 白兴宇, 曾 浩, 梁 军, 王 超, 冯 鲲. HL-2M 装置低杂波钛泵电流监测器的研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3, 43(1): 1-5. |
[4] |
曾 浩, 冯 鲲, 刘丽娟, 白兴宇, 王 超, 陈娅莉, 梁 军, 卢 波. LHCD 系统微波激励源性能优化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3, 43(1): 68-74. |
[5] |
卢 波, 白兴宇, 陈娅莉, 曾 浩, 梁 军, 王 超, 王洁琼, 冯 鲲. HL-2A 装置 2MW 低杂波反射保护技术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4): 367-371. |
[6] |
王洁琼, 卢 波 , 黄 梅, 白兴宇. HL-2A 装置 LHCD 系统灯丝电源远程控制的
一种新方法[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4): 383-387. |
[7] |
吴陈斌, 丁伯江, 李妙辉, 李永春, 王云飞, 闫广厚, Yves Peysson. CFETR低杂波电流驱动数值模拟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250-256. |
[8] |
黄 梅, 王 贺, 张 峰, 陈罡宇, 梁 军, 王洁琼, 叶际若, 饶 军, 宋绍栋, 等离子体波加热团队. HL-2M 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及电流驱动系统设计与研制进展[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2): 495-499. |
[9] |
林家帆1,郑平卫*2, 3,龚学余1,邓 盛1,姜欣辰2. 托卡马克高场侧低杂波电流驱动模拟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2): 105-109. |
[10] |
陈娅莉,卢 波*,白兴宇,曾 浩,梁 军,王洁琼,王 超. 高功率速调管双管功率合成可行性与技术方案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0, 40(2): 124-128. |
[11] |
王洁琼,黄 梅*,卢 波,冯 鲲,饶 军. 王洁琼,黄 梅*,卢 波,冯 鲲,饶 军[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7, 37(4): 469-474. |
[12] |
刘成岳1, 2, 陈美霞1,吴 斌2. EAST中性束反向注入的初步实验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7, 37(3): 313-318. |
[13] |
仝 丽,赵朕领,陈东旭,朱逸伦,韩东起,谢锦林. EAST 装置电子回旋辐射二维成像系统的屏蔽优化[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6, 36(3): 224-230. |
[14] |
吴则革1,杨 永1,齐团结2,刘 亮1,王 茂1,王 萍1,杨 飞1. EAST 6MW/4.6GHz 低杂波系统天线温度测量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6, 36(3): 231-236. |
[15] |
杨志刚1, 2,张 健1,黄懿赟1,郝 旭1,孙浩章1,郭 斐. 大功率高压直流电源输出短路故障的暂态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4, 34(4): 355-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