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先科, 殷 磊, 姚达毛. EAST 装置高场侧 NBI 束透区第一壁的设计和分析[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4, 44(4): 450-455. |
[2] |
魏辉翔, 李仁杰, 李 成, 徐 壮, 王文善. CFETR极向场磁体馈线系统线圈终端盒初步设计与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1): 51-55. |
[3] |
邹 晖, 李广生, 邱 银, 刘晓龙, 刘 健, 单亚农, 李 强, HL-M 研制团队 . HL-2M 装置极向场线圈的结构设计与制造[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1): 307-311. |
[4] |
邱 银, 李广生, 邹 晖, 刘晓龙, 单亚农, 刘 健, 蔡立君, 李 强, HL-M 研制团队 . HL-2M 装置中心螺旋管线圈结构和制造工艺概述[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1): 316-320. |
[5] |
冉 红, 曹 曾, 唐 乐, 宋斌斌, 侯吉来, 黄运聪, 蔡立君, 李 勇. HL-2M 装置真空室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1): 327-331. |
[6] |
李仁杰, 魏辉祥, 李 成, 徐 壮, 王文善, 王 亮, 毕 峰 . CFETR 纵场磁体线圈内馈线结构设计与分析 [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4): 623-627. |
[7] |
黄运聪,蔡立君,袁应龙,卢 勇,刘 健,刘雨祥,郑国尧. HL-2M上偏滤器结构初步设计
及关键制造工艺预研[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0, 40(3): 233-240. |
[8] |
杨皓君1, 2,陆 坤1,荣 建1. 大孔径背景场磁体的设计与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9, 39(1): 76-82. |
[9] |
冷 桢,康伟山,谌继明. ITER屏蔽块真空热氦检漏装置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7, 37(3): 297-301. |
[10] |
顾玉明,胡纯栋,谢亚红*,谢远来,李 军,梁立振,陈俞钱. 强流RF 离子源研制及初步实验[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6, 36(4): 338-343. |
[11] |
武兴华,王晓宇. HCSB TBM 屏蔽块初步设计与结构性能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6, 36(2): 143-147. |
[12] |
王泽明,胡 刚,陈 路,陶海燕,陈高詹,叶兴福,王平怀,俞德怀,王世忠,李 勇,冯开明. 中国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小模块工程结构设计与研制工艺探讨[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5, 35(2): 125-130. |
[13] |
康伟山, 谌继明, 吴继红, 陈耀茂, 侯少毅, 刘浩然, 郭时玲, 李玲, 邓智勇, 吴海标. ITER 包层屏蔽块全尺寸原型件的设计与关键制造技术的研发[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5, 35(1): 35-40. |
[14] |
冉 红,曹 曾,蔡立君,李 勇,袁应龙 . HL-2M 装置真空室设计与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4, 34(3): 219-223. |
[15] |
赵 周,胡 刚,王琦杰,曹启祥,张国书,冯开明 . 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试验包层模块 1×4 方案子模块后板结构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14, 34(3): 224-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