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顾永奇, 郑元阳, 袁 忠, 王 琳, 邓 磊, 李志虎, ITER TAC项目联合体团队. ITER PF6大型超导磁体线圈吊装精密准直测量关键技术[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5, 45(1): 19-26. |
[2] |
杨先科, 殷 磊, 姚达毛. EAST 装置高场侧 NBI 束透区第一壁的设计和分析[J].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2024, 44(4): 450-455. |
[3] |
江 涛, 王全明, 何开辉, 吴姝琴 . 三维协同设计在 ITER 项目中的工程应用[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3, 43(1): 6-11. |
[4] |
张 彪, 郑金星, 王 琳, 陆 坤, 卫 靖. ITER校正场磁体超导接头的设计与测试[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206-206. |
[5] |
尹中会, 马 强, 郑金星, 王 琳, 陆 坤, 卫 靖. ITER底部校正场线圈氦管的设计及压降实验[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210-215. |
[6] |
周润晖, 曹宏睿, 赵金龙, 刘士兴, 张 伟, 李 强, 陈开云, 俞 红, 胡立群. 基于激光二极管的软X射线相机信号的自检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2): 229-235. |
[7] |
吴 晶, 谌继明, 王平怀, 王正裕, 康伟山, 高 翚. 管道连接装配型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热工水力分析 [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1): 28-34. |
[8] |
康道安, 李鹏远, 孙振超, 张 腾, 韩石磊, 赵晓光. ITER磁体支撑316LN U型支撑夹制造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1): 39-44. |
[9] |
魏辉翔, 李仁杰, 李 成, 徐 壮, 王文善. CFETR极向场磁体馈线系统线圈终端盒初步设计与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2, 42(1): 51-55. |
[10] |
邹 晖, 李广生, 邱 银, 刘晓龙, 刘 健, 单亚农, 李 强, HL-M 研制团队 . HL-2M 装置极向场线圈的结构设计与制造[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1): 307-311. |
[11] |
邱 银, 李广生, 邹 晖, 刘晓龙, 单亚农, 刘 健, 蔡立君, 李 强, HL-M 研制团队 . HL-2M 装置中心螺旋管线圈结构和制造工艺概述[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1): 316-320. |
[12] |
冉 红, 曹 曾, 唐 乐, 宋斌斌, 侯吉来, 黄运聪, 蔡立君, 李 勇. HL-2M 装置真空室设计[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s1): 327-331. |
[13] |
李仁杰, 魏辉祥, 李 成, 徐 壮, 王文善, 王 亮, 毕 峰 . CFETR 纵场磁体线圈内馈线结构设计与分析 [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4): 623-627. |
[14] |
杨亚龙1, 2, 3,许强林1, 3,刘 为1, 3,高 格2. ITER PF电源现场层监控系统网络拓扑延时分析[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2): 150-156. |
[15] |
郑元阳,顾永奇*,袁 忠,刘 辰,王 俊,金 京,韩厚祥. ITER边缘局域模线圈研制焊接形变测量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21, 41(2): 162-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