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研究报告
    HL-2M装置环向场线圈自感的简捷算法
    袁保山,宋显明,季小全
    2007, 27(4):  273-276. 
    摘要 ( )   PDF (3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计算HL-2M装置环向场线圈自感的简捷方法,即用多个多边形电流丝模拟环向场线圈,用两个小直线段的互感求和代替多重积分,使问题得到简化。利用HL-2A装置的放电数据拟合计算了HL-2A装置环向场线圈的自感,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HL-2A装置1MW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传输系统研制
    周 俊,陈罡宇,张劲松,饶 军,宋绍栋,黄 梅,刘 永
    2007, 27(4):  277-279. 
    摘要 ( )   PDF (11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L-2A装置1MW/68GHz/1s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传输系统有两条传输线,每条传输线包括波纹波导、换向波导和直流隔离器。HE11模式微波在波导中传输,微波损失小且模式纯度高。用激光校准及用热敏纸测量短脉冲微波模式分布的手段确保传输线的准直性。传输线的倾斜角度小于0.0054rad。

    EAST纯欧姆放电的数值模拟
    刘成岳1, 2,肖炳甲1,吴 斌1,刘连忠1,罗正平1
    2007, 27(4):  280-285. 
    摘要 ( )   PDF (1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1/2-D平衡演化程序对EAST的首轮纯欧姆放电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同时,对放电全过程中的伏秒消耗进行了分析。

    EAST等离子体破裂的数值模拟
    牛兴平1,吴 斌2
    2007, 27(4):  286-291. 
    摘要 ( )   PDF (11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TSC程序非刚性、可变形等离子体模型的特点,对EAST装置等离子体由于发生垂直位移事件而产生破裂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了halo电流和真空室应力在破裂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初始条件的破裂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模拟了利用杀手弹丸注入快速熄灭等离子体的过程。

    等离子体中轻杂质特征参量net的计算与分析
    程发银,林 睿
    2007, 27(4):  292-295. 
    摘要 ( )   PDF (4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参量转化,将杂质速率方程转化为具有三角对称系数矩阵的矢量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常见轻杂质特征参量 随等离子体温度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显示,对常见的轻杂质如氦、碳、氧、氖及氩等在1eV~10keV温度范围内特征参量基本分布在1015~1019m-3•s数量级范围内;平均特征参量数值与核电荷数Z没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在曲线最后两个峰值处,相应杂质的平衡时间基本一致;当等离子体中杂质主要以类氦、类氖离子形态(具有闭合壳层形态离子)存在时,对应温度下特征参量曲线达到极小值。

    电子回旋波在热等离子体中的功率沉积
    彭晓炜,龚学余,刘文艳,刘 燕,尹陈艳
    2007, 27(4):  296-300. 
    摘要 ( )   PDF (12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有限拉莫尔半径(FLR)修正的相对论色散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子回旋波在高温、高密等离子体的功率沉积,并将计算结果与应用弱相对论Fokker-Planck方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密等离子体中,波功率的吸收非常集中;平行折射率、极向发射位置和发射波频率的变化都会影响波功率沉积的大小和分布;平行折射率变大后,FLR效应会使波的阻尼减少。

    傅里叶变换相位比较技术在HL-2A电子密度测量中的应用
    李永高,周 艳,邓中朝,易 江
    2007, 27(4):  301-305. 
    摘要 ( )   PDF (20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新的相位比较技术——傅里叶变换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了HL-2A装置激光干涉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计算中。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脱机计算后,将其结果与硬件比较方法、传统软件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傅里叶变换相位比较技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它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电子密度变化行为,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密度曲线起始时刻不归零和跳变行为,但不能够实时计算电子密度是该方法存在的不足。

    HL-2A装置边缘扰动特性观测
    洪文玉,严龙文,钱 俊,赵开君,程 均,罗萃文,徐征宇,冯北滨
    2007, 27(4):  306-310. 
    摘要 ( )   PDF (18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中平面往复快速扫描6探针组观测HL-2A装置边缘等离子体的扰动特性。在一次放电中能测量到边缘等离子体参数的时空分布及其涨落量,雷诺胁强与极向流和带状流的关系,以及静电涨落驱动的粒子通量和热通量的径向变化。在多发弹丸注入(MPI)和多脉冲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条件下,研究了边缘参数的涨落和相关特性。实验结果表明:SMBI和MPI等注入手段改变了边缘的扰动特性;雷诺胁强的径向梯度可以驱动带状流,抑制湍流输运。

    中国ITER固态试验包层模块第一壁结构优化
    袁 涛,冯开明,王晓宇,陈 志
    2007, 27(4):  311-314. 
    摘要 ( )   PDF (19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ITER试验包层模块HC-SB TBM结构设计和热工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包层模块中的重要部件第一壁做了优化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可编程命令流模式,对HC-SB TBM第一壁前壁进行了温度和应力的数值模拟,在满足结构材料的许用温度和应力的前提下,给出了第一壁前壁的最佳设计方案。

    ITER过渡馈线S弯盒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地震响应分析
    王开松1,赵 韩1,宋云涛2
    2007, 27(4):  315-319. 
    摘要 ( )   PDF (21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强度静力分析基础上,对S弯盒壁厚、加强筋间距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校核。在模态分析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频谱分析和动态时程分析,获得地震动下确保结构安全运行的设计参数。

    ITER屏蔽包层模块的热工水力与热应力分析
    康伟山,张 斧,吴继红,许增裕
    2007, 27(4):  320-323. 
    摘要 ( )   PDF (16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ITER靠近中性束端口的标准屏蔽包层模块进行了热工水力与热应力计算与分析。首先用流体力学方法计算了两种导流管的阻力系数,然后通过合理简化计算了冷却管道系统的水力学,最后根据水力学的计算结果得到温度及应力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屏蔽包层设计与旧的设计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能量损失、提高冷却效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需要做局部改进,以确保安全运行。

    液态金属哈特曼流的焦耳热效应
    毛 洁
    2007, 27(4):  324-327. 
    摘要 ( )   PDF (11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液态金属锂在导电壁面的哈特曼流中因焦耳热引起的升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壁液交界面自冷包层的出口处由于导电壁面内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所引起的升温将可能超过100°C。

    EAST低杂波天线相位本底校准技术研究
    徐 辉,单家方
    2007, 27(4):  328-333. 
    摘要 ( )   PDF (25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EAST低杂波天线相位采集控制系统中两个主要部分的相位本底的校准技术。一是由相控多结波导阵天线与等离子体相切弧面引入的相位本底的静态校准,二是天线移动时软波导伸缩引起的可变相位本底的动态校准。低杂波天线相位本底校准技术为相位反馈控制系统提供了准确的相位基点,为实现预设相位与实调相位的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基于QNX的分布式采集控制系统
    王冬霞,王 茂,单家方
    2007, 27(4):  334-338. 
    摘要 ( )   PDF (11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在QNX实时操作系统下分布式采集控制程序的编写。现场机器负责数据采集存储,并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控制。控制室机器负责参数设置与波形的显示,同时负责在控制室远程启动现场机器程序并返回运行的状态,以便在现场机器程序出现异常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经测试,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很好地满足了EAST装置 LHCD系统单管测试的需要。

    HL-2A装置实验中软X能谱测量的新方法
    廖 敏,陈燎原,宋先瑛,李永革,罗萃文,潘 卫,潘 莉
    2007, 27(4):  339-342. 
    摘要 ( )   PDF (13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软X射线多道能谱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用软件实现实时采集、数据处理并通过软X射线能谱计算及时显示电子温度。和传统的脉高分析器(PHA)相比,道数和时间分辨率可用软件设定。新方法采用一台配有高速A/D采集卡的个人计算机获取原始的模拟信号,开发了专用的处理软件用来处理电子温度。新方法已经应用于HL-2A装置实验,与其它方法测到的电子温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热平衡等离子体热力学函数理论计算
    覃 攀1,李 祥1, 2,陶旭梅1,冉 祎1,余 徽1,戴晓雁1,印永祥1
    2007, 27(4):  343-347. 
    摘要 ( )   PDF (10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统计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引用原子、分子的光谱数据,计算了在温度300~20000K范围内,双原子分子体系的热平衡等离子体的热力学函数(HCp, m)。给出了氮等离子体体系的分子离解度、电离度和摩尔定压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所得结果在较低温度范围与经验公式表达的结果良好相符。对较高温度区间的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氮体系的摩尔热容量的拟合公式。为热等离子体的应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数据。

    ICF靶丸表面形貌分析
    葛双全1,马小军2,高党忠2
    2007, 27(4):  348-351. 
    摘要 ( )   PDF (1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AFM轮廓仪测量了ICF靶丸3个相互正交方向上的表面高度数据。分析了测量数据的误差来源,给出了消除表面异常扰动和偏心距两类误差的方法和原始数据预处理步骤,采用最小二乘法评定了靶丸球度。给出了靶丸表面形貌一维功率谱估计计算方法和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

    火花预电离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转动温度的研究
    齐 冰,任春生,张禹涛,王德真,马腾才
    2007, 27(4):  352-356. 
    摘要 ( )   PDF (3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火花预电离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空气中实现了均匀的类辉光放电。通过用光谱模拟法和波尔兹曼图解法对 N2+第一负带系B2∑→X2Σ (0,0)带发射谱线的分析,对放电过程中N2+ 的转动温度进行了诊断。研究了不同频率和放电模式下转动温度的变化规律,对由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温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转动温度会随着外加频率的增加而缓慢的增加;当放电从类辉光模式变到丝状放电模式时,转动温度会有70K左右的升高。

    辉光放电双面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的电特性仿真
    安治永,李应红,宋慧敏
    2007, 27(4):  357-362. 
    摘要 ( )   PDF (38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Matlab软件对大气压均匀辉光放电等离子体(OAUGDP)激励器系统的电特性进行了仿真。在仿真模型中,等离子体放电被建模成一个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当加在气隙上的电压超过等离子体产生电压时,该受控电流源接通;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所加电压之间遵循幂律。建立了一个OAUGDP激励器系统中等离子体放电的电路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激励器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吻合。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放电电流与电压之间遵循不同的指数幂律,仿真放电电流波形也不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7年第27卷总目次
    2007, 27(4):  363-368. 
    摘要 ( )   PDF (6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